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特斯联科创园区内,疆灵科技公司的维修车间里,33岁的易娟正与技术团队专注地研究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的维修方案。仓库货架上整齐排列着50多台待修的无人机,而这里的维修效率令人惊叹——从送修到完成修复通常仅需三天时间。
曾从事无人机销售的易娟发现,传统售后维修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寄回原厂维修往往需要一周甚至半个月才能完成。正是洞察到这一市场痛点,她在2022年果断转型,投身无人机维修与技术人员培训领域。
如今,易娟的企业已发展成为行业标杆,每年修复各类无人机超过6000台,年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大关。除了核心维修业务外,她还开设了专业的无人机维修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
25岁的河南学员于艺贺表示:"大学期间学习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偏重理论,而在这里能学到实用的维修和飞控调试技能。"目前培训班有50多名学员在培,其中不少人计划学成后回乡创业。
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位学员从这里结业,60多人成功在家乡开设了自己的维修门店。对于未来发展,易娟表示将拓展业务范围,计划涉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维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