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3日,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公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成功终结连续六个季度的亏损局面。这份财报是继美国政府注资后的首份季度成绩单,其营收与净利润双双超越市场预期,净利润达到4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166亿美元的净亏损形成鲜明对比。受此消息推动,英特尔美股盘后交易中股价跃升约7.7%,年内累计涨幅突破90%。

当前资本市场聚焦于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进展。该部门同时承担英特尔自身及其他企业的芯片制造任务,预计需投入千亿美元级资本,但目前尚未获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核心客户。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强调,其战略重心将集中于产品线升级、成本控制及拓展代工客户群三大方向。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业绩回升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带动的全球数据中心扩张。虽然英特尔的CPU(中央处理器)并非AI训练的核心硬件,但GPU(图形处理器)算力集群的部署仍需CPU服务器进行协同调度,间接推高了传统服务器市场需求。
然而在供应端,英特尔的核心制程节点正面临产能压力。公司首席财务官披露,Intel 10与Intel 7节点产能已趋饱和,直接影响服务器与客户端处理器的市场供应,引发“量价齐升”的市场现象。目前Intel 7工艺支撑着第13/14代酷睿处理器、第四/五代至强芯片的生产,并为即将面世的第六代至强提供I/O模块。
面对游戏PC市场对13/14代酷睿处理器的旺盛需求,英特尔在消费级与企业级产品的产能分配上陷入两难。其位于俄勒冈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均已满负荷运转,9月以来Raptor Lake处理器价格累计上涨约10%。为应对供需矛盾,公司已调整生产策略,优先保障数据中心产品,其次满足游戏市场需求,逐步缩减传统PC处理器产量。
市场对英特尔复苏前景仍持乐观态度。继美国政府通过约90亿美元拨款获得公司10%股权后,英伟达近期宣布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信心。业内专家认为,英特尔仍需通过成本优化、产品线革新及代工业务拓展,在AI驱动的新竞争格局中重塑行业领导地位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7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