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屡战屡败的创业者故事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7-03 13:40:23
经历过两次沉重的失败,诸葛风(化名)又回到了他最熟悉的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屡败屡战的诸葛风时刻都在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他在博客中感慨:“年少时没有培养起商业思维,创业实践中必然要付出更大成本。从技术、管理转型到业务,一路付出的成本过高,占用了大半的奋斗时间。”虽然创业失败需要自己买单,但是他一直觉得失败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一次失败:盲目贪大求规模
2004年,诸葛风在福建省漳浦县开始了首次创业,他创建的尚远计算机公司主要经营电脑硬件和攒机。创业之初,他就试图在气势上压倒竞争对手,二话不说租下了两个店面,营业面积达到100多平方米,是竞争对手的3倍多,在规模上做到了县城第一。
诸葛风觉得,自己有技术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市场经验,再辅以优质的服务,一定能超越对手,所以要做到当地第一,就得在门面上下工夫。为了追求漂亮大气,诸葛风花了1700元买来一张巨大的前台办公桌,用2000元装修了玻璃背景墙。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政府、企业、个人三类客户中,诸葛风的竞争对手拥有着较强的人脉,在政府采购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个人客户看到这么豪华的装修,根本不敢登门,认为这里的商品价格会更“宰人”,“这就像一个卖牛肉面的小店老板开着奔驰做生意,别人一定以为他在牟取暴利,其实,我们店的利润还不到10%。”诸葛风说。
更大的问题出现在了股东方面。为了让公司更具规模,诸葛风在已有两个股东的基础上,又找来了第三个股东。3个股东心不齐,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一个股东的执行力偏弱,另一个股东竟然在公司运营到3个月时,私自调用了3万元资金,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公司不得已迁址到一个面积较小的二层楼里,前台办公桌也以200元的低价卖了废品。
“一年半时间,每个月都在盈亏的平衡点上下徘徊,公司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诸葛风回忆说,公司的毛利在15%~20%之间,每个月的净利只有两三千元,一年仅赚了1万多元。
除了贪大追求规模外,诸葛风认为自己当初还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前期调研不足,二是运营中没有合理地分配资金,导致现金流变库存”。在创业准备阶段,诸葛风只是听说漳浦县将要建设一个2万吨的港口,他就决定了要开公司,并没有实地调研,其实整个漳浦县城只有50多家企业,一些企业每月发生的IT费用甚至不到300元,“当时也没有考虑港口的建设、配套的市场开发,远非一朝一夕之事”。还有采购的失误,诸葛风从广东采购来一批办公耗材,回来后才发现墨盒、打印机等根本无法匹配,只好放入仓库。
第二次失败:缺少核心领导者
2005年,诸葛风保留了电脑公司的股份,独自来到厦门寻找机会。这时,职场培训的浪潮正在兴起,24岁的诸葛风在一所培训学校当起了业务员,工资每月1500元。
巨大的客户市场让诸葛风和另外两个年轻的业务员心潮澎湃,老板混乱的管理思路更是让他们有了跃跃欲试的创业冲动。正在此时,漳浦县传来另外两个股东撤资的消息,诸葛风决定再尝试一次。
第二次创业让诸葛风很兴奋,他觉得最难得的是3个团队成员形成了能力上的互补:“女同事是一名销售型人才,具有永不气馁的精神;男同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任何事情到他手上都变得井井有条,他甚至可以直接走上讲台当培训师;我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可以负责和客户做业务前期的分析谈判。”诸葛风认为,和朋友合作创业失败率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彼此的互补性不足。
然而,他们创办的培训学校在推向市场后仅坚持了10个月,做成两单生意后便倒闭了。“团队缺少核心领导者、内部争论过多是创业中致命的问题。”诸葛风认为,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强势的领导者,否则即使能力互补,也会浪费很多时间成本。
培训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诸葛风的创业团队当时在整合讲师、挖掘客户两个方面都没有做好。比起之前的培训学校,讲师的水平又只能算末流,意向性的客户也没有尽量争取到,最后的结果就只有失败。让诸葛风觉得可惜的是,虽然3个人在互补性上大大超越了第一次创业,但他们没有能够坚持度过转型期。
第三次创业:继续总结经验教训
2007年,诸葛风来到一家商超公司开发POS系统。原本搞技术研发的诸葛风主动请缨去公司的广州办事处工作,一年时间,广州办事处就取代了厦门办事处的主导地位。“当时的情况下,本来我宁愿做一枚棋子,而不是领头羊,当然前提是老板要给一颗定心丸。”诸葛风多次询问自己的未来发展,老板都没有明确表态。最后,老板口头允诺重新分配利润,诸葛风兴奋之余忽略了签署书面合同,第二年年初,老板就“变卦”了。
“离开的时候,老板像仇人一样地看我。但是我始终认为,在中国做市场,就要学会与人分享。”诸葛风说,后来不管是选择合作,还是单独运作,他决定要实现他人利益的最大化。“我曾答应这个老板,不和他成为竞争对手。”回归本行的第三次创业,“做什么”一度让诸葛风陷入矛盾当中,最后,他选择了开发收银系统。
收银系统的开发也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10月,公司准备着手研发相关产品,诸葛风请一个相识多年、在高校任职的朋友进行研发,并谈好了条件,预付了订金。可是直到现在,原定9个月内完成的产品只有一个设计框架。
“他不断地推翻重构,一直在寻找新的技术加入,而我对设计的期待过高,没有合理地掌控研发周期”,在诸葛风看来,双方的创业激情并不对等,朋友习惯了高校的缓慢节奏,而他更强调企业的执行力。他觉得自己第三次创业的路还很长。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近几年来,关于创业的问题中,创业者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风老师,你觉得创业过程中最大
- 文/程霄今年过年回家,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以往那些小伙伴们都没法愉快地玩耍了。他们看我目光都不一样了,他们说哇,程大老板程总回来了,你现在是
- 《新周刊》:在外人看来,2008年是分众的分水岭,在其后的金融风暴中,公司股价一度受到重挫,而现在,当年的分众似乎
-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在17年的时间里,通过理财实现了从2万到1000万的积累,彻底改变了生活,你是否认为这只是天方夜谭?买卖国库券、投
- 每个创业者都应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为什么选择创业这条路。对于创业者来说,即便是最棒的商业机会,
-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蓝天航空公司创业天才尼尔曼最近向外界透露他的心得。美国蓝天航空是“9.11”事件后第一家成功
- 1、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成功。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3、不是没有用,而是没去用
-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是他们似乎有一个同样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我就要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可是阿里
- 文/猪铁许多人回帖都是吹牛逼的,什么BAT里面年薪过200万的(包括股票),还是程序猿怎么可能,这收入是副总裁或者资深总监的收入了,BAT例
- 3月11日9:00,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
- 创业,真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词,相信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男孩子,心中早已对这个词向往已久
- 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那么,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从现在开始!不要为受挫而烦恼,这是给你带来转机的征兆;你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只是需要增加一
- 陷阱一:一个好想法就可以让你赚大钱事实是好想法对于商业成功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微软应该算是获得商业成功的典型,但是在它的整个发家史
- 目前红孩子排名前三的品类是母婴、化妆品和食品,徐沛欣选择了垂直化梳理和专业化品牌的战略路径。缤购推出后,原来的“红孩子”则成为了“缤购”的一
- 11月1日晚,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1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商学院巡讲(清华站)”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用友软件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
- “创业是通往财务自由的唯一办法!有些人说,创业有风险,我觉得,打一辈子的工才有风险,你随时会被解职!而且,如果创业失败,你们还可以回去再找份
- 文/刘进比尔是美国费吉尼亚州的一位在校大学生,他的家庭非常富有,父亲有两家公司,母亲是律师。但当他离开家上大学时,却拒绝了父亲的资助。临走时
- 没有名牌大学的光环,也没有热门专业的背景,大学毕业能如愿找到一份好工作吗?这是我的故事——我和百分之九十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曾经抱着一堆简历,
- 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创新和创造能力属于天生而来的,不可能通过后天培训获得。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人们可以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实践,
- 张兰,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 * 留学加拿大,1991年从加拿大回国后进入餐饮业,经过为期十年的餐饮经验与资金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