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大量信息涌现,但真正有用的信息却往往被垃圾信息所淹没。其中,106开头的短信,尤其是频繁出现的“积分兑换”类短信,几乎成为了垃圾短信的代名词。
106短信问题现状:
106短信平台已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数据显示,76%的消费者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这些垃圾短信内容繁杂,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存在安全风险。
三大运营商的承诺与改进措施:
标注实名:针对“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的要求,三大运营商均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这一举措有助于消费者准确识别短信来源,避免因模糊或错误标注而陷入消费陷阱。
中国移动:将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包括备案证明、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并初步建立企业签名合规数据库,提供精准“短信免打扰”服务。
中国联通: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校验签名登记与实际发送的一致性,上线端口“先登记,后发送”的系统级鉴权管控模式,严格审核并登记接入客户的资质证照文件,同时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并引入AI技术。
中国电信:将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立短信内容动态巡查机制,对不包含退订方式的短信内容“零容忍”,并采取主端口降速、关停等处置措施。
上海市消保委的期望:
上海市消保委希望三大运营商能加快推进标注规范企业名称的相关工作,并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对所有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的签名的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