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开始向Windows 10用户发送升级提醒邮件,明确告知该系统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终止全部技术支持。这一决定预计将对全球58.7%的PC设备产生影响,这些设备在截止日后将不再获得安全更新。
由于Windows 11设置了严格的硬件要求,约80%的现有Windows 10设备无法直接升级至Windows 11。微软在官方邮件中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通过“以旧换新”计划购置兼容设备,二是选择旧设备回收服务。然而,尽管终止支持后设备仍可继续运行,但缺乏安全补丁的系统将长期暴露于网络威胁之中,这引发了业界的广泛争议。
Windows 10作为微软史上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其全球装机量曾突破13亿台,并在长达九年的生命周期中陆续引入了WSL Linux子系统、跨设备协作工具等创新功能。通过“Windows即服务”(WaaS)模式,Windows 10树立了持续更新的标杆。然而,随着Windows 11的发布和硬件门槛的设置,大量尚处服役期的设备被排除在升级范围之外,导致Windows 11当前市场份额仅为38.13%,远未达到Windows 10的统治地位。
微软的这一举措虽然能刺激PC市场的换机需求,但教育机构和企业用户将面临显著的迁移成本。批评声音认为,该政策忽视了电子设备的可持续价值,许多被淘汰设备仍具备5年以上的正常使用周期。因此,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用户对技术更新和安全性的担忧,也促使业界对微软的策略和电子设备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