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维尔茨堡大学科研团队在《科学进展》期刊发表重大研究成果,成功制备出尺寸仅为300×300纳米的微型光发射像素,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开发超紧凑显示设备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结构设计,在光学天线顶端嵌入特殊绝缘层,仅保留直径200纳米的中心开口。这种独创架构有效规避了传统微缩技术面临的电流分布不均难题,确保了纳米级发光二极管的持续稳定工作。团队负责人Bert Hecht教授表示:"我们研发的金属触点既实现了电流注入功能,又兼具光信号放大与发射能力,最终在微米级空间内成功制造出发光强度与常规OLED相当的橙色像素。"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Micro OLED发光单元尺寸仍在5×5微米左右,而这项新型纳米OLED技术将元件尺寸进一步压缩至十分之一以下。理论计算表明,若将该技术扩展应用于标准显示屏制造,有望在1毫米见方的区域内实现1080p高清分辨率显示效果。
尽管目前该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暂为1%,且色域范围尚未覆盖完整RGB光谱,但研究团队已明确后续优化方向。这项突破性技术未来若实现产业化应用,或将为可穿戴设备、医疗成像及增强现实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显示解决方案。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7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