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创业(第13页):
- 0元起步,28岁就赚了1个亿,这不是传奇,这是事实。23岁首个100万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没资本怎样创业,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
- 姓名:季逸超年龄:19岁性别:男现为北京某大学大一新生。生在北京,在美学习、生活3年,小学二年级回到北京。高中开发苹果应用程序,高三推出“猛犸1”浏览器,大一时推出“猛犸4”浏览器,在业界小有名气。目
- 美国资产管理公司Formula Capital总经理詹姆斯-阿尔图奇(James Altucher)在TC撰文,探讨了一些创业的经验。以下是全文:根据一项调查,10个人中有9个会认为自己是“高于平均水
- 美国加州高速公路两旁,精致典雅的别墅群林立,那曾是初到美国读博士的朱敏的梦想之一。不过当他第一次创业成功,有钱买下这里别墅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无心思去享受这样的别墅,而是在琢磨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
- 目前红孩子排名前三的品类是母婴、化妆品和食品,徐沛欣选择了垂直化梳理和专业化品牌的战略路径。缤购推出后,原来的“红孩子”则成为了“缤购”的一个频道。在外界看来只是简单的业务调整,对徐沛欣而言却不是一件
- 可能是因为很想试一试自己到底具不具备另一种能力,再加上自己对于教师的工作是很投入地“玩”,有责任感,但缺乏激情。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直可以看到自己20年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心里便有些蠢
- 为何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三年内大部分失败?为何有的创业者投资上千万,也不能扭转颓势?为何许多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者往往半死不活?在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不断增高的今天,很多创业者,和打算创业的人士面临着很大的压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尽管被称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尽管在恢复高考的时候考上清华,出国热的时候出国、在硅谷热的时候在硅谷创业、在回国热的时候回国,在投资热的
- 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有创业梦,梦想有一天自己当老板。但能走上创业路的人微乎其微;而能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北京不少商场里有一个主营话梅和零食的小店“梅完梅了”,近日人称“梅老板”的刘羽,从央视《给你一个亿
- 现在创业卖什么最赚钱?这是很多创业者都想知道的问题,但是真正的答案要靠实践来验证!现在创业卖什么最赚钱?没有行动你将一无所获。所以很多人都说,光说不练的傻老实人做不了生意赚钱!反而使一些不安份的人更能
- 读李静的故事,总让人有一种大女子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感觉。她爽朗的性格、风风火火的做事风格、敢作敢为的行事方式,无不让人惊叹:这是一个奇女子。在李静身上,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她的创业精神。人生的选择似乎有很多
- 著名的IT人士、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为急于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支招”,建议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避免五种急功近利的误区。李开复说,五大误区中首当其冲的是简单地以为“一毕业,就应该创业”。他说
-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在17年的时间里,通过理财实现了从2万到1000万的积累,彻底改变了生活,你是否认为这只是天方夜谭?买卖国库券、投资原始股、多渠道分散投资……17年,重庆人马进练成千万富翁马
- 现在用100美元就能成立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或者以数千美元来进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很多有意创业的人都在为何时迈出第一步而倍感挣扎,因为他们要走出自己熟悉和舒适的领地,踏入一个未知的新天地。他们反复
- 对于所有的创业者,我都希望他们能够明白Paul Buchheit曾教会我的一个道理:与其让大多数人享受一半的快乐,还不如让少部分人享受真正的快乐。最近我和一个记者聊天,聊天时我就在想,如果让我送10句
- 世界上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有其客观规律,从商创业也是如此。从朋友那里看到这十法则条,忽然想起,前一段时间和我与某位老板的交谈内容,基本一致。譬如,“赚钱不要怕赚钱少,只要能赚就行”,譬如“不断寻找商机和关
- 有人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房价是疯的,生活成本是疯的,活在这些压力之下的人也是疯的。但无论怎么疯,大多人还要生存下去,很多人还要追求梦想。那么,怎么生存?怎么追梦?很多人选择了创业。有关创业,很多人
- 本文作者James Altucher曾经写过“父母不必送孩子上大学的10个理由”和“不上大学的八个选择”等一系列文章。大学“象牙塔”的称呼可真不是白叫的,当你走出象牙塔,你不得不面临需要学着如何赚钱养
-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缺少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工作生活中稍有不顺便哀叹命运不济。马云认为这样的年轻人难成大器,因为他们虽有锋芒,却缺乏磨砺,他认为:“生存考验只是一种手段,年轻人更应自觉加强吃苦锻
- 我是2005年毕业的,今天来随意写下一些,如果对各位有任何的帮助,是我衷心所愿。1、考研与就业:2004年的暑假,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艰难的抉择,究竟是考研还是找工作。凭良心说,如果我选择考研并不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