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7 分钟玩法预告在 9 月 23 日刷屏游戏圈时,《无限大》用一种近乎炫技的方式,将网易对开放世界品类的野心理念具象化。这款由 Naked Rain 工作室耗时数年打造的都市题材 RPG,不仅试图打破自然场景主导开放世界的行业惯性,更通过 "写实日常与魔幻危机共存" 的设定,在人与城市的交互维度上开辟了新赛道。
一、技术基底:程序化生成的都市生态
作为网易雷火事业群的重点项目,《无限大》自 2023 年首曝起就以 PCG(程序化生成内容)技术为核心卖点。从最新预告来看,这项技术已实现对都市环境的精细化赋能 —— 玩家既能在 CBD 建筑群中体验玻璃幕墙的反光折射效果,也能在老城区巷弄里看到随时间变化的摊贩动线。更令人惊叹的是场景交互的自由度:椅子可坐、车辆可抢、任意物品皆能作为武器,甚至能将敌人塞进垃圾箱完成击杀,这种 "直觉式交互" 打破了传统开放世界中 "可互动物体标红提示" 的刻板设计。
技术团队在载具系统上的投入同样显著。预告中展示的直升机悬停精度、汽车碰撞物理反馈,以及摩托车在狭窄巷道的灵活转向,都暗示着开发组对多平台操作体验的深度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已确认登陆 PS5、PC、iOS、Android 及云端平台,移动端推荐配置为骁龙 8 Gen2 或天玑 9200 以上处理器,iOS 端需 iPhone 14 及以上机型才能流畅运行复杂场景。
二、玩法革新:多角色叙事与自由战斗的化学反应
《无限大》最颠覆传统二次元开放世界的设计,在于其借鉴《GTA5》的角色切换系统。玩家通过类似智能手表的界面切换角色时,镜头会平滑过渡到该角色当前所在场景 —— 里希在街头查验 NPC 身份时的执法 UI、黑客赛默操控机械蜘蛛潜入通风管道的视角、外卖员塔菲被面条呛到的日常片段,这些平行时空般的场景通过角色切换串联成完整的都市群像。
这种设计催生了独特的 "拼图式叙事":玩家操控队长调查异常事件时,可能需要切换到黑客视角黑入监控系统获取线索,再切换警察角色调取嫌疑人档案,最终通过多视角拼凑还原事件真相。每个角色的职业特性不仅影响玩法,更决定了叙事立场 —— 当玩家以主播弥弥古的视角直播 "会跑的马桶" 时,获得的是都市奇闻的娱乐化解读;而切换到对策局调查员视角时,看到的则是异常现象背后的危机预警。
战斗系统则贯彻 "成龙式动作美学"。预告中展示的高尔夫球杆击碎玻璃、轮胎套头控制敌人等场景,配合闪避反击、武器抢夺等机制,构建出充满随机性的战斗体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环境互动深度:在垃圾处理厂可利用压缩设备消灭敌人,在建筑工地能操控起重机进行区域打击,这种 "将城市化为武器库" 的设计,让每场战斗都可能诞生玩家独创的战术。
三、商业化与长线运营的平衡术
尽管尚未公布具体付费模式,但从预告细节可推测《无限大》的商业化路径。角色换装系统展示了发型、上衣、裤子等多部位自定义功能,梅卡妮卡在服装店试穿不同风格服饰的镜头,暗示外观付费将是核心收入来源之一。制作人在采访中直言 "一开始就是奔着外观付费做游戏的",这种表态降低了玩家对 "战力付费" 的担忧。
季票或通行证系统可能与角色剧情深度绑定。预告中提到的 "街机模式" 和 "EOST 模式"(虽未明确是否为《无限大》内容,但结合行业惯例推测),或许会作为付费 DLC 推出,补充角色专属剧情线。目前已确认的 11 名可操作角色(包括兽人女警莱卡娅、涂鸦艺术家班茜等),为后续角色池扩充预留了充足空间。
四、东京电玩展试玩与未来展望
9 月 25 日至 28 日的东京电玩展将成为《无限大》的首次公开试炼。在 Samsung SSD 展位提供的试玩内容,预计将包含核心的角色切换流程、CBD 区域探索及基础战斗体验。从技术测试阶段 B 站 800 万播放量的反馈来看,玩家最关注的是多角色叙事的流畅度及都市生态的真实感。
这款游戏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将预告中的创意落地为可持续的玩法循环。当 "会跑的马桶" 这类猎奇元素新鲜感褪去后,如何通过 PCG 技术持续生成有意义的随机事件,如何平衡不同职业玩法的深度与广度,将是开发组面临的长期挑战。但至少从目前展现的诚意来看,《无限大》正在书写开放世界品类的新可能 —— 当城市不再是静态的背景板,而是充满生命律动的舞台时,开放世界的终极形态或许正在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