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合作游戏《恐鬼症》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开发者Daniel Knight对经典作品的深刻洞察与巧妙借鉴。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Knight透露了《巫师3:狂猎》中一个不起眼的支线任务,如何为《恐鬼症》的核心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灵感。
在长达两年的原型设计探索中,Knight一度陷入困境,难以找到让游戏真正“有趣”的核心元素。他最初设想玩家进入闹鬼地点,通过环境线索来探寻幽灵的存在,然而这一构想缺乏紧张刺激的对抗元素,使得早期版本的游戏显得平淡无奇。随后,他尝试加入类似驱鬼仪式的机制,但由于玩家过于强大,幽灵反而显得无力,恐怖氛围大打折扣,这一设定最终也被放弃。
转机出现在Knight重玩《巫师3:狂猎》时,序章中的支线任务“井中魔”让他眼前一亮。该任务要求主角杰洛特通过《怪物图鉴》研究幽灵信息,再结合调查结果来驱除怪物。这一流程启发了Knight:游戏的目标不应仅仅是判断幽灵是否存在,更重要的是通过线索来识别“是哪种幽灵”。
这一灵感最终成为了《恐鬼症》的核心玩法:玩家需要搜集各种证据,判断所遇幽灵的种类,并使用日记进行比对分析。多样的幽灵类型和各自独特的行为模式也因此得以确立,使得游戏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Knight明确表示:“《巫师3:狂猎》中的这一支线任务,正是当初促使我确立‘幽灵类型识别’这一设计理念的关键。”如今,《恐鬼症》已凭借这一独特机制,在发布后迅速走红,成为备受瞩目的现象级独立游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