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安全研究员 Maurice Heumann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游戏圈震动 —— 他发布了一张标注 “Denuvo Removed” 的《黑神话:悟空》主菜单截图,正式宣布成功绕过这款游戏的 Denuvo 防篡改加密技术。这场逆向研究并非孤军奋战,据行业人士分析,其核心借助了 Sogen 技术与兼容层漏洞突破,与 2022 年《战神 4》的破解思路存在共通性,本质是通过误导反作弊系统创造 “安全环境”,让 D 加密在虚假环境中暴露核心代码。不过,在达成技术突破后,Maurice 已终止相关研究,转向其他项目。

对于玩家最关心的性能问题,Maurice 在测试中明确表示 D 加密未对游戏运行产生影响,但这一结论与实测数据存在差异。Digital Foundry 曾用 RTX 4090 显卡进行 “有壳 / 无壳” 对比测试,发现虽然平均帧率仅相差 5%,但 “帧生成时间波动” 高出 18%,实际游玩时会出现类似 “鼠标黏滞” 的卡顿感 —— 根源在于 D 加密每 30 毫秒需进行一次正版校验的哈希运算,持续占用一条 CPU 线程,干扰帧渲染节奏。这种 “隐性性能损耗” 也解释了为何玩家对 D 加密的性能争议从未停歇,正如业内讨论指出的,它对 1% 低帧率和延迟的影响远大于平均帧率,直接左右玩家体验。
面对 “伸手党” 索要破解补丁的要求,Maurice 强硬拒绝,不仅驳斥了 “装 X” 的指责,更明确表示不会公开技术细节,仅透露整体攻防思路曾在《霍格沃兹之遗》的逆向研究讲座中提及。他的谨慎并非无因:一方面,公开破解工具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另一方面,此举也客观上为厂商留出了应对时间。事实上,游戏科学在消息曝光 48 小时内就连推三个紧急补丁,从调整反作弊加载顺序、新增随机令牌,到重构文件结构、设置内存 “陷阱”(检测到调试器即锁帧至 10 帧),通过多重手段加固防护,相当于给原有加密加了 “警报器” 和 “迷宫布局”。而 Denuvo 母公司 Irdeto 也罕见公开回应,确认正在调查此次事件,变相承认了加密被突破的事实。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发生时,《黑神话:悟空》已发售 400 余天,远超 3A 游戏防盗的 “关键保护期”。行业研究早已证实,D 加密的核心价值在于守护游戏上市后第一个月的销量 —— 只要这一阶段未被破解,后续销量基本不会受盗版显著冲击,而 Denuvo 近年来的技术升级已能稳定实现这一目标。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其首发期销量突破千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D 加密的防护,即便如今被绕过,对整体营收的影响已微乎其微。这也印证了 D 加密的 “时效性防护逻辑”:不求永久防盗,只求守住最关键的销售窗口。
尽管性能争议持续存在,但 D 加密的实际防护价值在行业内已形成共识。正如业内观点所言,许多 3A 游戏能收回成本并投入续作开发,正是得益于这类防盗技术创造的盈利空间。当然,争议点也客观存在:若厂商对 D 加密的整合不够合理,将校验逻辑嵌入性能关键代码,确实会放大损耗;但性能问题往往是 “加密影响 + 优化不足” 的共同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 D 加密本身。
此次《黑神话:悟空》的加密攻防战,本质是技术对抗的缩影 —— 从研究员的突破到厂商的紧急补防,再到玩家对性能与盗版的讨论,各方立场交织成游戏行业的独特生态。而 Maurice 留下的 “细节等 2025 年大会揭晓” 的悬念,更让这场技术博弈的后续走向充满看点。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7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