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PlayStation高管Shawn Layden近日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提出鲜明观点,认为当前流行的"服务型游戏"并不符合传统游戏的定义标准。他将这类作品形象地描述为"重复性动作互动装置",强调其缺乏完整游戏体验所需的本质特征。

Layden在访谈中系统阐释了构成真正游戏的三个关键要素:引人入胜的故事脉络、饱满鲜活的角色塑造以及构建完整的虚拟世界。他以索尼旗下《地平线》《战神》与《神秘海域》等成功案例为例,指出这些作品正是因为兼具这三个要素而成为经典。相比之下,服务型游戏更侧重于提供简单易懂的重复性操作机制,构建便于玩家社交的互动环境,以及设计具有持续吸引力的重复游玩模式。
这位2019年离开索尼的高管透露,其离职时间点恰逢公司大力推进服务型游戏战略的转型期。当时索尼制定了在2026年前推出12款服务型游戏的宏远目标,后来该计划规模缩减至半数。在这一战略调整过程中,既出现了《星鸣特攻》的失败案例,也收获了《绝地潜兵2》的成功经验。
行业分析师Joost van Dreunen对此评价称,索尼在服务型游戏领域的受挫虽然带来阵痛,但并未动摇其根基。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资源分配策略,若将过多精力投入不擅长的领域,可能会削弱在优势项目上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索尼通过向Epic Games注资14.5亿美元,仍可从《堡垒之夜》的持续成功中获得可观收益。
目前索尼仍在持续推进自研服务型游戏项目,其中由Bungie工作室打造的《马拉松》备受关注。不过该项目进展并不顺利,不仅遭遇延期开发,还陷入了美术资源侵权争议。Layden特别警告企业不应对服务型游戏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认为绝大多数公司很难实现预期的持续盈利。
近期索尼内部的人事变动也引发关注。资深高管Connie Booth在服务30余年后离职,据前开发者透露这实际上是被解雇的结果。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前负责人Jim Ryan强力推行服务型游戏战略引发的内部矛盾有关,Booth成为了战略调整的牺牲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取消《最后的生还者OL》和《战神》服务型游戏等备受期待的项目,以及《Fairgame$》开发团队核心成员相继离职等困境,索尼官方仍多次表态将坚持服务型游戏发展方向。公司表示已从《星鸣特攻》的失败中汲取重要经验,未来将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7447号